按照中央编办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要求,市委编办通过深入摸底调研、科学论证、内部挖潜、创新管理等方式,如期确保达州市本级和各县(市、区)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,并顺利通过了中省验收。
据市委编办相关人员介绍:此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,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。一是建立寄宿制学生、教学点、心理健康教育核编新制度。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核编基础上,结合达州地处丘陵的实际,按照师生比1:150、班师比1:1.5以及校师比1:1,分别核增寄宿制学校、教学点以及心理健康教师所需编制。二是建立“基本编制+机动编制”总量管理新模式。将达到国家标准所需编制以及教学点、寄宿制学生、心理健康教师所需编制,作为各县(市、区)的基本编制,用于保运转、保达标,实行每三年调整一次;将按基本编制的5%⁓10%核增编制作为周转编制,统筹用于引人才、调结构、保重点,实行每年调整一次。三是建立编制富余大县动态收编新机制。经测算,有的县教职工编制富余较多,为减小教师分流压力,同时保障人员结构梯次有序,将按照“多退少进”的方式,通过自然减员,年底收回空缺编制的方式,逐渐缩小教职工编制规模,收回的空缺编制纳入全市“教职工编制资源池”进行统筹管理。四是建立处级学校编制单独管理新方式。鉴于各地处级中学编制均未达到国家标准,为加强处级学校编制保障,按照处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,在县(市、区)编制总量内单独明确处级学校编制,其总量内的调整由县(市、区)报市委编办备案,其余事项报市委编委审批。
自2017年以来,达州市委编办根据各地学生生源变化情况,严格按照中省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,已陆续开展3次全市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,共跨层级调整中小学教职工专项编制2200余名。通过近五年动态调整,全面实现了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统一,补足了基础教育的短板弱项,促进了城乡中小学校布局的优化调整(据统计,仅2021年全市已撤销学校或教学点352所,合并26所,转变办学类型17所,新建7所),极大地提高了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,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联系电话
周一至周五 9:00~17:00
COPYRIGHT @ 2023 ALL RIGHT RESERVED | www.dzjgbz.gov.cn